宋朝的皇室对女伎情有独钟,甚至有将女伎的艺能作为选拔妃嫔的标准之一。比如,慈圣太后因擅长掷钱而被选入宫中,她掷出的铜钱能在空中盘旋很久,且力道十足,最终立于原地不倒。许多女伎为了得到上层人物的青睐,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,像李师师的小唱、杨总惜的杂剧、张真奴的散乐等,都是通过“御前应制”而得到皇帝宠爱,进出豪门,成为无数女伎梦寐以求的目标。
普通百姓很难看到这些名伎的风采,但当这些女伎出行时,往往会吸引许多年轻男子跟随,犹如今天的“追星族”。许多家境稍好的人,为了追逐心爱的女伎,放弃了功名利禄,沉迷于青楼的乐舞,荒废了自己的青春。
开封是宋代的都城,青楼妓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。据考证,开封城内的一些繁华街区,如曲院街、西御街、朱雀门外等,青楼妓馆随处可见。据史书记载,北宋初年开封的“伎人”人数大约有上万户,而开封的总人口却不到百万。甚至有学者指出,北宋开封的青楼行业竟有如此盛况,几乎是政府的默许与提倡的结果。
宋代文人的狎妓风气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。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,大量文人进入朝堂,为了满足他们的风雅之趣,官妓、私妓的数量急剧上升。宋代的文人,远没有盛唐时的英气勃发,更多的文人开始在狎妓的过程中寻求精神寄托和慰藉。当时的青楼女子通常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,她们在琴棋书画等方面皆有造诣,常能与文人们一同吟诗作对。许多宋代名士,如欧阳修、苏轼、黄庭坚等,都是风月之人,文人与女伎之间的相互唱和,使得宋朝的市井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。最著名的莫过于柳永。
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词人,年轻时他常出入青楼,专为女伎作词。柳永在第一次科举中落榜,心情低落的他写下了《鹤冲天》,其中有“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”的豪放语句,表达了他对功名的超然态度。此事传到宋仁宗耳中,仁宗不满柳永的态度,在第二次科举时将他划出了榜单。柳永不再追求功名,而是开始专心为青楼女伎填词,成为了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他为女伎写的词精准表达了她们的心情,因此柳词广为传唱,青楼文化也因此更加兴盛。
李师师
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名妓,凭借出色的歌舞才艺和风情万种的外貌,在汴京声名远扬。李师师不仅善于歌舞,还精通琴棋书画,尤其擅长“小唱”。在《东京梦华录》中,她被列为“群芳谱”中的佼佼者。李师师与宋徽宗有过深厚的关系,甚至在徽宗微行时成为他的宠爱对象。她后来因靖康之难而流落民间,经历了贫困与艰辛,最终在困顿中去世。
宇文柔奴
宇文柔奴,亦称“点酥娘”,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,年幼时经历了父母的去世。她天生聪慧且容貌出众,早年被卖入京城的歌院。后来,她遇到了画家王巩,并随他一同流落到岭南。凭借医术和善良的心地,她成为了岭南地区的“神医”,并得到了民众的敬爱。她与王巩的坚贞爱情,也成了当时的美谈。
谢玉英
谢玉英是北宋时期的江州名妓,因喜欢柳永的词作而对他心生倾慕。二人结识后,朝夕相处百日,谢玉英为柳永的词作充满敬仰之情。柳永去京后,仍时常思念谢玉英,并给她写信相邀。直到柳永去世,谢玉英为他料理后事,并在二个月后因深情过度而去世。
琴操
琴操出身官宦世家,早年家道中落后沦为歌妓。她深得苏东坡的欣赏,二人在西湖相遇后,琴操为苏东坡抚琴,展现出非凡的才艺。然而,因世俗的束缚,二人未能成婚。琴操选择了削发为尼,奉行佛门,直到她因思念苏东坡而忧郁过世。
梁红玉
梁红玉,出身武学世家,家族因战败而陷入困境,梁红玉最终沦为京口的营妓。在一次庆功宴上,她遇到了韩世忠,并因对方英勇事迹而心生敬意,二人结为夫妻并携手征战沙场。梁红玉在丈夫韩世忠的身边度过了大半生,直到晚年过世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